当我们谈论住宿业的“标准”与“非标”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发布时间 2017-03-27
近年来,我国民宿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国家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宿业发展的政策。然而,在政策“红利”下,前景光明的民宿业也暗藏隐忧,比如不少营业中的民宿不合规甚至不合法,而“非标”与“标准”的优劣之争也一直没有停止。
模糊的“非标住宿”概念需慎用
一个不严谨的概念
2015年4月30日,某网站一篇题为“去呼呼提出‘非标住宿’概念,瞄准住宿行业小微商户”的文章,首次提及“非标住宿”概念。文章认为,“非标住宿”是指除传统酒店行业(星级酒店、连锁型快捷酒店等)以外的所有住宿形态,包括客栈、民宿、别墅、公寓等。与传统酒店不同,“非标住宿”可以向用户提供更有意思的房间,更符合用户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更能满足当下消费主力军对于个性化的追求。
目前通行的非标住宿定义来源于2015年7月去呼呼协办的“非标准住宿研讨会”,所谓非标住宿是有别于传统酒店,由个人业主、房源承租者或商业机构为旅游度假、商务出行及其他居住需求消费者提供的除床、卫浴外,更多个性化设施及服务的住宿选择。包括客栈、民宿、公寓、精品酒店、度假别墅、小木屋、帐篷、房车、集装箱等。
分类的目的在于把无规律的事物按照不同特点整理为有规律的形态,从而既有助于人们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可有效地减少认知负荷,遵循规律来发展建设。而非标住宿概念不符合分类学原理,无法达成上述目的,因而是一个不严谨的概念。
对事物进行分类,也称为“范畴化”,是指根据事物性质、形状、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将事物划分类别,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事物分类不是随意的,需要严格遵循分类学原理,即按照事物种类、等级或性质来分别归类。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酒店行业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分类方法。一般来说,按照酒店的市场和客源特点,分为商务型酒店、长住型酒店、度假型酒店、会议型酒店、汽车旅馆;按照酒店计价方式,分为欧式计价酒店、美式计价酒店、修正美式计价酒店、欧陆式计价酒店、百慕大计价酒店;按照建筑投资费用,分为中低档酒店、中档或中档偏上酒店、豪华型酒店;按照设施规模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酒店;按照所在地点,分为景区酒店、城市中心酒店、机场酒店等。不管如何分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同一类型的酒店应符合相同的分类条件和标准。
以现有分类看,非标住宿包括客栈、民宿、公寓、精品酒店、度假别墅、小木屋、帐篷、房车、集装箱等各种住宿业态,上述各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从同一视角所做的定义:客栈、民宿、公寓是从经营形态看,度假别墅是从市场和客源特点看,精品酒店是从体验感受看,小木屋、帐篷、房车、集装箱则是从物业建筑形态看。将它们归入一个类型,分类依据不清晰,概念本身也无法包容,更无法反映各种业态自身的市场定位、建设规律、个性特色和经营特点。
不利于行业发展
去呼呼创始人在某次酒店论坛上解释“非标住宿”这一概念时提到,“为什么它是非标的,因为它和传统的酒店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非标住宿概念强调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与星级酒店、连锁型快捷酒店的区别;二是个性化;三是非标性。
笔者以为,首先,不能用非酒店类型的概念作为分类的参照物。星级酒店不是酒店的一种类型,而是基于星级标准基础上对酒店建筑空间、设施设备、服务等关键要素质量高低的一种技术认证。因此,各种类型的酒店均可以实施星级认证,用以标识酒店的质量水平。连锁型快捷酒店也不是酒店的一种类型,而是基于企业统一规范、品牌基础之上酒店的一种经营方式。因此,立足于非类型前提下的类型区分显然需要进一步斟酌。而且在住宿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客栈、民宿、帐篷的历史更为悠久,星级酒店、连锁型快捷酒店反倒是新生事物,是非传统的。
其次,从个性化角度看,把星级酒店、连锁型快捷酒店笼统视为非个性化也是不严谨的。从连锁型快捷酒店来看,不同酒店集团、不同品牌的连锁酒店正是以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个性在市场上立足的。浓郁的个性与特色是品牌的基础,是连锁经营的核心。从星级酒店来看,星级标准关注的是酒店产品的品质和舒适度,但就具体的酒店风格、特色、艺术装饰、色彩、服务方式等方面,并没有强调一致,而是倡导创新与百花齐放。可见,一味否定标准,单纯以个性化作为非标住宿分类的基础值得商榷。
最后,非标,非的是什么标不甚清晰。酒店是一个依靠规范、标准实施建设、服务的行业,离开了基本的规范和标准,酒店将成为空中楼阁。标准着眼的是酒店产品最基本的组合要素,是对共性的一种规范。这种共性决定了行业的基本形态,是酒店成其为酒店的根本所在。否定规范、否定标准将使行业失去基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个性化建设是酒店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创新,是对共性的发展,是酒店产品价值的增值方式。离开个性的共性也将陷入停滞,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标准和个性是酒店品质的双重基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酒店完善的品质体系。标准是基础,个性是延伸。离开标准、规范只谈个性会误导酒店的建设和服务。而以非标为鲜明符号的概念,会削弱酒店的专业化意识,成为酒店产品粗糙、服务缺失的一种借口,不利于行业发展。
不适宜酒店行业
去呼呼的负责人在阐述非标住宿概念时曾提到:传统的在线酒店预订平台面临一个问题,即消费者很难在众多酒店中找到有特色的住宿产品,而个性化的住宿提供商的亮点也很难在传统在线酒店预订平台体现。
也就是说,酒店预订平台原有的搜索分类中缺乏对客栈、民宿、别墅、公寓等新兴业态的检索设置,而在设置过程中若要对纷繁复杂的业态均实施单独设定又有一定困难,因而,将他们都归类到一个新的搜索条件下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非标住宿概念提出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从平台搜索需要出发的概念不应成为行业的一种分类方式,模糊的“非标住宿”概念还是慎用为好。(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李原)
“标准”与“非标”,何谈优劣
最近几年,民宿火了。关于民宿热,笔者概括了6个关键词:文化、个性、体验、社交、设计、资本。前5个,抓住了时下“消费升级,追求品质生活”的大旅游时代社会大众的“眼”与“心”。后一个关键词,揭示了一部分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偏好。
另一个几乎可以与民宿画等号的热词是“非标住宿”。笔者认为,非标住宿这个概念的严谨性、科学性、适用性都值得商榷。它不是为了探求行业发展趋势、理顺相互关系、寻找内在规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提出的,而是一个由OTA渠道主导,以改进平台搜索分类为主要诉求而提出的概念。
近几年,行业内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即为了凸显非标住宿的“个性化”,而将“标准住宿”的一致性、稳定性贬低为“同质化”。星级饭店尤其是高星级饭店,成为“标准住宿”的代表。好像一提到民宿就一定得扯上高星级饭店,将“标准”片面地等同于“同质”,将“高星级”片面地解释为“传统、过时”,以此来凸显民宿、非标住宿是新兴的,是朝阳的。
笔者以为,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本质上是一种概念的偷换与错位,将民宿、非标等同于“多样与新潮”,将星级与标准等同于“同质与传统”。其错位在于将标准化与个性化对立,将新潮与传统对立。然而事实上,标准化是个性化的前提与基础,个性化是标准化的丰富与细分;传统是新潮的内核与灵魂,新潮是传统的与时俱进与创新演绎。比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标准化管理,首先确保的是“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代表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恬静、祥和、殷勤的服务。而后,针对各细分市场以及目标市场,提供各自的个性化服务,以确保不同品牌的独特定位,确保不同酒店或度假村的独特个性。借用某大咖的形象比喻,即标准是丛林,是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个性是树木,是基于个体且不可复制或仅可小量复制的。
民宿与高星级饭店、非标住宿与标准住宿的对比,无异于将干粮与糕点对比。干粮与糕点,都可以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但是讲到“口味”,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干粮与糕点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哪一种更对食客的口味而已。回到民宿与高星级饭店、非标住宿与标准住宿上来,二者都是住宿业非常重要的业态,核心功能都是“住”,但其目标顾客有明显差别。比如高端民宿、度假村品牌“裸心”,有别于国内其他度假酒店,其注重“赤裸裸的回归那个最原本的自己”,专注于为客人提供独特难忘的度假体验。而由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管理的北京中国大饭店,则是政界和商界领袖的汇集之地;国贸饭店主要为商务和休闲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嘉里饭店针对的是追求时尚潮流和年轻的商务人士。
综上所述,民宿与高星级饭店、非标住宿与标准住宿服务的客户群体不同,因而并不具备相互比较的基础,就促进住宿业发展而言,更没有相互比较的意义,也就更谈不上优劣二字。只不过是在对的时间满足了对的顾客而已。(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高敬敬)
【来源:中国旅游报,编辑:王洋】